移動DR設備(床邊攝影)因操作環(huán)境復雜(如病房、ICU)、空間限制以及近距離0o ????????????操作等特點,散射輻射防護難度較高。
以下是針對性的防護策略和技術要點:
能量特點:散射輻射能量低于原發(fā)射線,但隨角度變化(90°方向能量最低,反向散射能量較高)。
移動DR特殊性:設備距離患者近,操作者可能位于散射輻射高劑量區(qū)(如床邊1~2米內)。
(1)距離防護(最有效手段)操作者站位:曝光時盡量遠離散射體(患者),遵循 “距離平方反比定律”(距離增加1倍,劑量降至1/4)。建議保持 “至少2米”距離,或使用無線遙控曝光。設備設計:優(yōu)先選擇 “可伸縮長臂移動DR’?或配備 “延長曝光電纜”,避免操作者靠近射線束。
(2)屏蔽防護:便攜式鉛屏風:在患者與操作者之間放置移動鉛屏風(建議鉛當量≥0.5mmPb),尤其針對高頻操作場景(如ICU)。
鉛圍裙/鉛眼鏡:操作者必須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鉛當量≥0.25mmPb),但需注意 “鉛圍裙無法防護散射至頭部的輻射”。
患者屏蔽:對非檢查部位(如性腺、甲狀腺)用鉛毯覆蓋,減少散射源強度(需注意不影響診斷區(qū)域)。
兒科檢查:采用 鉛帳篷 覆蓋患兒非檢查部位,減少散射及恐懼感。優(yōu)先使用 兒科專用低劑量協(xié)議(如提高kV降低mAs)。
培訓與規(guī)范操作培訓:”強調最短時間、最大距離、最優(yōu)屏蔽’原則,模擬床邊攝影場景演練。
定期檢測:測量移動DR在不同距離的散射劑量(如使用便攜式輻射檢測儀),驗證防護措施有效性。 流程標準化:制定《床邊DR操作SOP》,明確防護用品使用、人員分工(如“一人操作,他人遠離”)。
2、在病床與操作者間放置0.5mmPb移動屏風;
通過綜合應用上述措施,可有效控制移動DR的散射輻射風險,符合 **ALARA原則**(合理最低劑量)。需注意:**防護效果需通過實際劑量監(jiān)測驗證**,并根據(jù)設備型號、房間布局動態(tài)調整策略
本文標簽:DR檢查防護 DSA介入設備 X 射線防護 X射線防護 醫(yī)護人員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