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前防護準備
1、評估檢查必要性:
醫生應嚴格按照臨床診斷需求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 DR 檢查。因為每一次 DR 檢查都會使患者暴露于電離輻射中,所以只有在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其他非輻射性檢查手段不能明確診斷時,才考慮使用 DR 檢查。例如,對于一些輕微外傷且癥狀明顯是軟組織挫傷的患者,如果沒有懷疑骨折等情況,可先采取觀察等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輻射。
2、告知患者相關信息:
醫護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 DR 檢查的目的、過程和可能存在的輻射風險。這有助于患者理解檢查的必要性,并配合防護措施。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比如告知患者 “DR 檢查就像給身體內部拍照片,能幫助我們看到骨頭等結構,但這個過程會有一點像看不見的光線照射,我們會采取措施盡量減少這種光線對您身體的影響”。同時,告知患者有權詢問檢查中的任何疑問。
3、選擇合適的防護用品:
根據檢查部位準備相應的鉛防護用品。例如,對于胸部 DR 檢查,要準備鉛圍脖來保護甲狀腺,因為甲狀腺對射線比較敏感;對于腹部檢查,要準備鉛圍裙保護性腺等敏感器官;對于四肢檢查,如果需要照射靠近身體中心區域的部分,也要考慮使用鉛防護用品來保護周圍的重要器官。鉛防護用品的鉛當量應符合相關標準,確保防護效果。
二、檢查過程中的防護措施
1、正確佩戴防護用品:
醫護人員要協助患者正確佩戴防護用品。以鉛圍裙為例,要確保圍裙完全覆蓋患者的腹部和盆腔區域,并且穿戴舒適,不能影響檢查操作。在佩戴鉛圍脖時,要將其緊密貼合在頸部,圍住甲狀腺區域。同時,要注意防護用品的位置不能遮擋檢查部位,比如在進行胸部正位 DR 檢查時,鉛圍脖不能遮住胸部需要成像的區域。
2、優化檢查體位:
合理的檢查體位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影像質量,還能減少患者非檢查部位的輻射暴露。例如,在進行脊柱 DR 檢查時,盡量讓患者保持自然的生理彎曲,使脊柱能夠在一個平面上成像,同時可以通過調整檢查床的角度等方式,減少其他臟器受到的輻射。如果是進行側位檢查,要準確擺放患者的體位,避免身體過度扭轉而導致其他部位進入射線照射野。
3、控制照射野大小:
技術人員應根據檢查部位的實際大小精確調整照射野。例如,在進行手部 DR 檢查時,要將照射野剛好覆蓋手部區域,不能過大而使前臂等部位受到不必要的輻射。現代 DR 設備一般都有可調節的準直器,能夠靈活控制照射野的大小和形狀。通過縮小照射野,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身體暴露于輻射的范圍。
4、合理選擇曝光參數:
根據患者的體型、年齡和檢查部位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管電流(mA)和管電壓(kV)。對于兒童患者或者體型較瘦的成人,適當降低管電流可以在保證影像質量的同時減少輻射劑量。例如,兒童的骨骼相對較薄,較低的管電流可能就足以獲得清晰的骨骼影像。同時,合理的管電壓可以減少散射輻射,因為過高的管電壓會增加散射線的產生,從而增加患者全身的輻射劑量。
三、檢查后的防護提醒
1、告知患者注意事項:
檢查結束后,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在檢查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如由于電離輻射對身體細胞的輕微影響,可能會有短暫的疲勞感等,但這種情況通常會很快恢復。同時,提醒患者如果在檢查后出現異常癥狀,如皮膚紅腫、持續的疲勞等,應及時聯系醫生。雖然在正常的 DR 檢查中,出現嚴重輻射損傷的情況很少,但這些提醒可以讓患者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
2、妥善處理防護用品:
檢查后,要將使用過的鉛防護用品妥善放置。鉛防護用品要定期檢查和清潔,因為防護用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沾染患者的體液等,如果不及時清潔,可能會滋生細菌等有害物。并且,要避免防護用品受到損壞,如折疊不當、被重物擠壓等,因為這些情況可能會影響防護用品的鉛屏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