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方面
檢查前告知
患者需要向醫護人員告知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懷孕、過敏史、手術史等相關信息。因為懷孕是 DR 檢查的重要禁忌情況之一,尤其是在懷孕早期,胎兒對射線非常敏感,X 射線可能會導致胎兒畸形等嚴重后果。如果患者有過敏史,醫護人員可以提前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止檢查過程中出現過敏反應。
檢查前準備
患者應按照醫護人員的要求去除檢查部位周圍可能影響檢查結果的物品,如帶有金屬的衣物、首飾等。這是因為金屬物品會在 DR 圖像上產生偽影,干擾醫生對病變的判斷。例如,在胸部 DR 檢查時,要取下項鏈、胸針等,進行腹部檢查時要解開帶有金屬扣的腰帶。
檢查中的配合
患者需要保持檢查部位的正確姿勢,這對于獲取清晰準確的圖像至關重要。例如,在進行脊柱 DR 檢查時,患者可能需要站立或躺臥在特定的位置,并保持身體的穩定,避免移動。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圖像就會模糊,影響診斷結果。
檢查后的注意事項
檢查后,患者應在檢查室外稍作休息,觀察是否有不適反應。雖然單次 DR 檢查的輻射劑量相對較低,但部分敏感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頭暈、惡心等癥狀。如果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另外,患者可以多喝一些水,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可能因輻射而產生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醫護人員方面
操作前準備
醫護人員要確保 DR 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檢查設備的參數設置是否正確。這包括檢查 X 射線的劑量、曝光時間等參數。合理的參數設置既能保證獲取高質量的圖像,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和醫護人員受到的輻射劑量。例如,根據患者的體型和檢查部位,調整合適的曝光參數,對于體型較胖的患者可能需要適當增加劑量,但也要避免過度曝光。
防護措施到位
醫護人員在進行檢查操作前,必須穿戴好全套的防護裝備,如鉛衣、鉛帽、鉛手套等。并且要確保防護裝備的完整性,檢查是否有破損或縫隙,因為任何防護漏洞都可能導致射線泄漏,增加輻射風險。同時,要合理布置檢查室的防護設施,如拉好防護簾、調整好鉛屏風的位置等。
操作規范
在操作 DR 設備時,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曝光,因為每次曝光都會增加輻射劑量。在協助患者調整姿勢時,要注意動作的輕柔,避免因患者突然移動而導致意外的輻射暴露。并且,醫護人員要時刻注意設備的運行情況,如觀察設備的指示燈、報警信號等,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故障或異常情況。
檢查后處理
檢查結束后,醫護人員要及時關閉 DR 設備,防止設備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而產生不必要的輻射。同時,要對設備進行簡單的清理和維護,如擦拭設備表面、檢查設備的連接部件等。對于患者的檢查數據,要及時準確地存儲和傳輸,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