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護性能
* 鉛當量:這是衡量防護簾防護能力的關鍵指標。鉛當量越高,防護簾對 X 射線的吸收能力越強。例如,在高劑量輻射環境下的大型放射設備周圍,可能需要選擇鉛當量在 0.5mmPb 甚至更高的防護簾;而對于一些低劑量的便攜式 DR 設備,0.3mmPb 左右的防護簾可能就足夠了。不同的醫療檢查場景和輻射強度決定了所需的鉛當量。
* 防護范圍:防護簾的尺寸要能夠完全覆蓋需要防護的區域。要考慮其高度是否能從地面延伸到足夠高的位置,防止射線從上方或下方繞過防護簾。其寬度也要足夠,比如在多設備的放射科檢查室,防護簾的寬度應能有效遮擋相鄰設備或人員免受正在使用的 DR 設備射線的影響。
2. 材質質量
* 含鉛材料的均勻性:防護簾中的鉛材料分布要均勻。如果鉛分布不均勻,射線在防護薄弱的區域就容易穿透,降低整體防護效果。優質的防護簾在生產過程中會采用先進的工藝,確保鉛材料均勻地分布在防護簾的各個部分。
* 外層材料的耐用性:防護簾外層通常是一種耐磨、易清潔的材料,用于保護內部的鉛材料。這層材料要能夠承受日常的摩擦、拉扯以及化學物質的清洗。例如,一些防護簾的外層采用高強度的聚酯纖維材料,這種材料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能夠延長防護簾的使用壽命。
3. 使用便捷性
* 靈活性:防護簾應易于拉開和合上,方便醫護人員在檢查過程中快速操作。例如,懸掛式防護簾的滑輪要能夠順暢地在軌道上滑動,不會出現卡頓現象。而且防護簾的折疊方式也很重要,它應該能夠方便地收納起來,不占用過多的空間,特別是在檢查室空間有限的情況下。
* 可視性:部分防護簾帶有可視窗口,方便醫護人員在防護的同時觀察檢查情況。可視窗口的材料要既能保證清晰的視野,又不會影響防護效果。例如,一些防護簾的可視窗口采用含鉛有機玻璃,這種材料在保證透明度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射線防護能力。
4. 符合相關標準和認證
* 國家標準:防護簾需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放射防護標準。這些標準規定了防護簾的物理性能、防護性能等多個方面的要求。例如,我國有明確的醫用診斷 X 射線防護材料及用品標準,符合這些標準的防護簾才能在醫療環境中合法使用。
* 國際認證:在一些高端醫療設備或涉及出口的產品中,還需要考慮國際認證,如歐盟的 CE 認證等。擁有這些認證的防護簾表明其在質量、安全和環保等方面達到了國際認可的水平,也從側面反映了產品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