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輻射劑量
- 劑量控制:設備應具備自動曝光控制(AEC)功能,根據患者體型和檢查部位自動調整輻射劑量,減少不必要的暴露。
-劑量顯示:設備應實時顯示每次檢查的輻射劑量,便于操作人員監控和記錄。
2. 圖像分辨率
- 空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能捕捉更多細節,通常以線對每毫米(lp/mm)表示,分辨率越高,圖像越清晰。
- 對比度分辨率:設備應能區分不同組織的微小密度差異,確保診斷準確性。
3. 探測器類型
- 非晶硅/非晶硒探測器:非晶硅探測器響應速度快,適合動態成像;非晶硒探測器圖像質量高,適合靜態成像。
- CMOS探測器:CMOS探測器具有高靈敏度和低噪聲,適合低劑量成像。
4. 成像速度
- 幀率:高幀率適合動態成像,如心臟或胃腸道檢查。
- 圖像處理速度:快速圖像處理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患者等待時間。
5. 動態范圍
- 寬動態范圍:寬動態范圍能捕捉更多灰度層次,適合復雜部位的成像。
6. 圖像處理軟件
- 降噪算法:先進的降噪算法能在低劑量下保持圖像質量。
- 圖像增強:圖像增強功能可提高特定區域的清晰度,輔助診斷。
7. 系統集成
- PACS集成:設備應能與醫院PACS無縫集成,便于圖像存儲和傳輸。
- DICOM兼容:確保設備符合DICOM標準,便于與其他醫療設備交互。
8. 操作便捷性
- 用戶界面:直觀的用戶界面和便捷的操作流程能減少操作失誤,提高效率。
- 自動化功能:自動定位、自動曝光等功能能減少操作人員的工作量。
9. 設備可靠性
-故障率:選擇故障率低、維護需求少的設備,減少停機時間。
- 售后服務:確保供應商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和維護服務。
10. 成本效益
- 初始投資:考慮設備的購買成本,確保在預算范圍內。
-運營成本:評估設備的耗材、維護和升級成本,確保長期經濟性。
11. 患者舒適度
- 檢查床設計:舒適的檢查床設計能減少患者不適,尤其對老年和行動不便患者。
- 檢查時間:快速成像和處理的設備能減少患者檢查時間,提升體驗。
12. 安全性
- 輻射屏蔽:設備應具備良好的輻射屏蔽設計,保護操作人員和周圍環境。
- 緊急停止功能:設備應配備緊急停止按鈕,確保突發情況下的安全。
綜合考慮這些參數,選擇適合醫院需求和預算的DR設備,確保檢查的安全性、準確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