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婦的額外防護措施
1. 嚴格限制暴露
- **避免非必要接觸**:孕婦應盡量避免參與輻射相關操作,尤其是妊娠早期(器官形成期)。
- **替代性工作安排**:臨時調崗至無輻射暴露風險的崗位。
2. 強化屏蔽防護
- **全身防護**:穿戴鉛當量≥0.5mm的鉛圍裙(覆蓋腹部及盆腔),優先選擇分體式設計(上衣+裙子)確保靈活性。
- **附加屏蔽**:在操作臺旁設置移動式鉛屏風,重點遮擋腹部區域。
3. 劑量監測與管理
- **實時劑量儀**:佩戴個人輻射報警儀(如電子劑量計),設定低閾值報警。
- **胎兒劑量評估**:通過腹部劑量計或蒙特卡洛模擬估算胎兒受照劑量,確保遠低于**1mSv/妊娠期**(ICRP建議限值)。
二、兒童的額外防護措施
1. 針對性屏蔽
- **甲狀腺保護**:兒童甲狀腺對輻射敏感,必須佩戴**甲狀腺鉛護具**(鉛當量≥0.5mm),尤其在進行頭頸部影像檢查時(如牙科X光)。
- **體型適配防護**:使用兒童專用鉛圍裙(重量輕、尺寸小),覆蓋全身敏感區域(性腺、骨髓)。
2. 操作優化
- **最小化照射野**:嚴格限制照射范圍(如牙科X光使用矩形遮線筒)。
- **高速膠片/數字探測器**:減少曝光時間,降低劑量。
3. 心理與行為干預
- **固定裝置**:使用兒童固定帶或鎮靜措施(如必要),避免因移動導致重復照射。
- **安撫教育**:通過玩具、動畫等方式減輕恐懼,配合操作。
三、通用強化防護策略
1. 設備與環境優化
- **低劑量技術**:優先選擇數字化DR(代替傳統X光)、脈沖式透視等低劑量設備。
- **屏蔽設計**:檢查室墻壁/門窗鉛當量需額外增加(如兒童CT室鉛玻璃厚度≥2mm)。
2. 人員培訓與流程
- **敏感人群標識**:在輻射工作區明確標識孕婦/兒童專用防護設備存放點。
- **應急預案**:制定孕婦/兒童意外暴露的緊急處理流程(如立即撤離、劑量評估)。
3. 法規與倫理遵循
- **知情同意**:對孕婦/兒童監護人充分告知輻射風險及防護措施。
- **劑量記錄**:建立敏感人群的終身劑量檔案,定期追蹤健康影響。
四、注意事項
- **鉛防護用具維護**:定期檢查鉛圍裙/護具是否有裂縫(可用X光透視檢測),避免防護失效。
- **非電離輻射替代**:如超聲(孕婦)或MRI(兒童)等無輻射技術優先。
- **心理支持**:孕婦暴露后提供專業咨詢,緩解焦慮。
通過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敏感人群的輻射風險,符合**ALARA原則**(合理可行盡量低)及國際標準(如ICRP第121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