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防護用品(如鉛圍裙、甲狀腺護具等)的使用規范旨在最大限度減少醫療輻射暴露,同時確保防護有效性。以下是關鍵使用規范及注意事項:
---
### **一、通用使用規范**
1. **適用場景**
- 用于X線攝影、CT、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介入手術等存在電離輻射的檢查或治療中。
- 防護對象:患者非檢查部位(如性腺、甲狀腺、乳腺、眼睛等敏感器官)。
2. **選擇原則**
- **鉛當量**:常規選擇0.25~0.5mm鉛當量(根據設備輻射量調整,兒童可適當降低)。
- **尺寸匹配**:確保防護用品完全覆蓋目標區域(如鉛圍裙需遮蓋從頸部至大腿根部)。
- **材質**:輕量化鉛橡膠/復合材料,避免過重影響患者體位。
3. **正確佩戴方法**
- **鉛圍裙**:系帶固定,確保前后重疊無縫隙;避免折疊或扭曲導致防護不均。
- **甲狀腺護具**:貼合頸部,完全覆蓋甲狀腺(喉結下方至鎖骨上緣)。
- **其他護具**:如性腺防護罩需固定于骨盆區域,避免移位。
4. **禁忌與限制**
- 禁止覆蓋檢查區域(如胸部CT時不可用鉛圍裙遮擋肺部)。
- 部分高能影像檢查(如PET-CT)可能禁用鉛防護(干擾成像)。
---
###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1. **孕婦**
- 必須對腹部和骨盆區域防護(鉛圍裙+鉛圍脖),并明確告知操作人員妊娠狀態。
- 妊娠早期(<12周)盡量避免腹部輻射暴露。
2. **兒童**
- 使用兒童專用小型防護用具,優先防護甲狀腺、性腺及生長活躍骨髓。
- 可配合體位固定裝置避免移動。
3. **行動不便患者**
- 確保防護用具不影響體位穩定性,必要時使用固定帶。
---
### **三、維護與消毒**
1. **清潔消毒**
- 使用中性清潔劑和軟布擦拭,避免酒精或腐蝕性溶劑損壞鉛層。
- 傳染病患者使用后需徹底消毒(如含氯消毒劑擦拭)。
2. **存放與檢查**
- 平鋪或懸掛存放,避免折疊導致鉛材料開裂。
- 定期檢查(每年1次)鉛當量是否達標,破損或老化需立即更換。
---
### **四、操作人員職責**
1. **評估必要性**
- 根據檢查類型、照射野范圍及患者敏感器官位置決定防護方案。
2. **患者告知**
- 解釋防護用品的作用,確保患者配合佩戴。
3. **記錄**
- 高風險檢查中使用的防護措施應記錄在病歷或操作報告中。
---
### **五、常見錯誤規避**
- **錯誤1**:防護用具未完全覆蓋目標區域(如甲狀腺護具佩戴過高)。
- **錯誤2**:重復使用一次性防護用品(如紙質甲狀腺套)。
- **錯誤3**:忽略散射輻射(如未對靠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防護)。
---
通過規范使用防護用品,可降低患者非必要輻射劑量,尤其對兒童、育齡人群及孕婦至關重要。醫護人員需定期接受輻射防護培訓,確保操作符合國際標準(如ICRP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