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常見老化問題及成因**
#### **1. 物理結構損傷**
- **表面裂紋/剝落**
- **成因**:頻繁折疊、摩擦或清潔劑腐蝕導致防護層(如鉛橡膠)彈性下降。
- **風險**:裂紋處鉛當量降低,射線可能通過裂隙泄漏。
- **鉛層分布不均**
- **成因**:長期重力作用使鉛顆粒沉降(尤其液態鉛填充型簾幕),或制造工藝缺陷。
- **風險**:局部區域防護效能下降(如簾幕底部鉛層增厚,頂部變薄)。
#### **2. 功能性退化**
- **接縫/邊緣開線**
- **成因**:縫制工藝不佳或反復拉扯導致鉛線斷裂、包邊材料分離。
- **風險**:接縫處成為射線泄漏主要路徑。
- **硬化或脆化**
- **成因**:紫外線照射(如手術室強光)、臭氧氧化或溫度變化導致高分子材料老化。
- **風險**:簾幕柔韌性下降,易破裂。
#### **3. 輔助組件失效**
- **磁性密封減弱**
- **成因**:磁條長期受壓消磁或銹蝕(潮濕環境)。
- **風險**:邊緣貼合不緊密,散射射線泄漏。
- **滑輪/導軌卡滯**
- **成因**:灰塵積累或機械磨損(移動式防護簾)。
- **風險**:重疊區域無法對齊,屏蔽連續性破壞。
---
### **二、定期檢測方法與流程**
#### **1. 目視檢查(每月/每季度)**
- **步驟**:
- 檢查表面是否有裂紋、鼓包或明顯磨損。
- 驗證接縫處是否開線,邊緣包邊是否完整。
- 測試磁性邊緣吸附力(用金屬物體靠近,觀察是否牢固)。
- **工具**:放大鏡、磁力測試儀。
#### **2. 手動觸診(每半年)**
- **步驟**:
- 觸摸簾幕整體,確認無局部變薄或硬化區域。
- 彎曲簾幕邊緣,檢查是否出現脆性斷裂傾向。
- **注意**:避免過度彎折導致人為損傷。
#### **3. 儀器檢測(每年/按標準周期)**
- **射線透射測試**
- **方法**:
1. 使用校準的X光機(如60kV/1mAs)照射防護簾重點區域(接縫、中心、邊緣)。
2. 在背面放置電離室或劑量儀,測量泄漏劑量率(需≤2.5μSv/h)。
- **標準**:參照GBZ 130-2020或等效國際標準。
- **熒光成像檢測(高端場景)**
- **原理**:利用鉛的Kα特征X射線熒光,成像顯示鉛分布均勻性。
- **優勢**:可直觀發現鉛層空洞或沉降區域。
#### **4. 第三方專業檢測(每2-3年)**
- **內容**:
- 全面掃描防護簾的鉛當量一致性。
- 評估老化材料的力學性能(如拉伸強度)。
- **機構**:需選擇具備CMA/CNAS資質的檢測實驗室。
---
### **三、維護與壽命延長措施**
#### **1. 日常維護**
- **清潔**:使用中性清潔劑+軟布擦拭,避免酒精、強酸強堿腐蝕。
- **存放**:垂直懸掛或平鋪,避免折疊壓迫(尤其含鉛橡膠材質)。
#### **2. 局部修復**
- **裂紋修補**:專用鉛膠帶覆蓋裂紋(需檢測修補后防護性能)。
- **接縫加固**:使用鉛基粘合劑重新粘合開線邊緣。
#### **3. 更換標準**
- **立即更換**:
- 檢測到泄漏劑量超過限值。
- 出現貫穿性裂紋或鉛層大面積脫落。
- **建議更換周期**:
- 常規使用:5-8年(根據材質和檢測結果調整)。
- 高強度使用(如介入手術室):3-5年。
---
### **四、創新監測技術(前沿應用)**
- **智能傳感器**:嵌入柔性輻射傳感器,實時監測局部劑量并報警。
- **AI視覺檢測**:通過攝像頭+算法自動識別表面缺陷(如裂紋、變形)。
---
### **總結**
防護簾老化是一個漸進過程,需結合**日常目檢**、**年度儀器檢測**和**專業評估**三級監控。重點防范接縫和邊緣的失效,并通過科學維護延長使用壽命。對于高輻射風險科室(如放射治療室),建議縮短檢測周期至半年。